庭院独立阳光房设计是否需要一个地台?

2025-04-01

作为庭院设计师,在文昌为客户打造这座中式庭院阳光房时,地台是否必要始终是设计思考的关键节点。当深棕色金属框架与玻璃门窗组合成型,友亭牌匾悬于其上,我们深知,地台不仅是空间结构的一部分,更是串联功能、美学与文化意境的纽带。

庭院独立阳光房


一、功能先行:地台赋予阳光房“守护力” 与 “仪式感”

在文昌的气候环境中,阳光房地台首先是实用功能的守护者。海南多雨,潮湿空气与降水对室内空间威胁较大。抬高的地台如同稳固基座,有效隔离地面湿气,为阳光房内铺设木质地板、布置休闲家具提供防潮保障。客户期待在此品茗会友,地台防潮特性延长了空间使用寿命,让“友亭” 真正成为长久使用的生活场景载体。

地台亦构建起独特的空间仪式感。当人们从庭院步入阳光房,几级台阶的过渡,划分出公共庭院与私密空间的界限。这种“登堂入室” 的仪式,暗合中式建筑的礼序文化。文昌项目中,阳光房融合传统元素,地台的存在让这份文化韵味更浓 —— 亲友往来,拾阶而上,未入亭中,先感庄重,空间的情感价值由此升华。

二、美学点睛:地台让阳光房成为庭院“视觉焦点”

从设计美学看,地台是突出阳光房主体地位的妙笔。在文昌庭院中,阳光房以深棕金属框架、玻璃门窗展现现代质感,又借“友亭” 牌匾融入中式风情。稍高的地台使其脱离地面平铺状态,与周围绿植、步道形成高低错落。无论是白日里玻璃折射光影,还是夜晚灯光映照牌匾纹样,地台都让阳光房成为视觉焦点,如同庭院中精雕细琢的 “文化容器”,承载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学表达。

地台设计更需因地制宜,这正是设计师的专业考量。文昌项目中,我们结合庭院原有地形,权衡空间尺度。若庭院地势平坦,适度抬高可避免阳光房淹没于环境;若空间局促,则控制地台高度,确保活动区域流畅。最终呈现的地台,既不破坏整体庭院动线,又让阳光房在红砖建筑、白墙园景的映衬下,彰显独特气质。

三、设计师的思考:地台是融合自然与生活的桥梁

在庭院设计体系里,阳光房地台从不是孤立存在。它是功能需求的回应,是美学表达的载体,更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媒介。文昌“友亭” 地台,让室内外产生高差对话,未来可借台阶串联植物景观:高地台边缘打造阶梯花池,以红叶石楠、宿根花卉构建立体绿意;斜坡处垂吊植物自然铺展,模糊建筑与自然的边界。如此,地台不仅是空间支点,更成为生态景观的有机部分。

庭院独立阳光房


庭院独立阳光房

回望整个设计过程,确定阳光房做地台,是对客户生活需求的深度回应,也是对庭院美学的专业诠释。它让文昌这座庭院阳光房,既有抵御自然的实用价值,又有传递文化意境的精神价值。于设计师而言,地台之上筑就的,不仅是一座物理空间的阳光房,更是一处让生活与自然、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融的诗意天地—— 在这里,每一次拾阶而入,都是对理想庭院生活的完美践行。

阅读85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